叮蛰人畜造成灼伤疼痛甚至休克和死亡,九部门联合部署红火蚁防控行动
19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农业农村部官网获悉,近日,农业农村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国家铁路局、国家邮政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强化对红火蚁防控及检疫工作,保障农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安全。
九部门联合部署防控行动,红火蚁有多危险?据悉,红火蚁是全国农业、林业和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取食农林作物种子、果实及根系,筑巢引起电线短路或设施故障,叮蛰人畜造成灼伤疼痛甚至休克和死亡,在城市公园绿地、农田、林地、江河堤坝,以及城乡垃圾场、撂荒地都有分布危害。近年来,受商品调运数量增加、气候条件适宜等因素影响,红火蚁在部分省区传播速度加快、疫情发生程度加重。
▲红火蚁
加强对来自红火蚁发生国家和地区的
进境货物等的检验检疫
九部门联合行动,分别都有哪些防控重点?《通知》要求:
地方各级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部门要严格检疫监管及执法检查,重点加强从疫情发生县(市、区)调运的带土农作物苗木、带土绿化苗木、草坪草等检疫,发现疫情的要停止调出,确有需要的,经检疫处理合格方可调离。各海关要加强来源于红火蚁发生国家和地区的进境货物(苗木、木材、饲草等)、物品、集装箱检验检疫,防范疫情传播入境。交通运输、铁路和邮政部门要督促道路货运经营企业、铁路运输企业、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做好疫情发生县(区)承运或收寄相关货物、邮件、快件的植物检疫证书查验,确保疫情发生区无证不承运、不收寄。有关部门及单位要配合做好疫情发生区内建筑材料、有机堆肥等染疫物品的处置,采取防范措施,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通知》强调:
红火蚁发生省份要建立疫情防控工作督查机制,组织开展工作检查,对防控不力的,采取重点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督促工作落实;同时,要加强科普宣传培训,提高红火蚁识别及防控技术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最大限度扑灭新发局部疫情,有效控制红火蚁发生危害。
启动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摸底外来入侵物种情况
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了《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入侵风险大、防控治理难、长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其中,在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治理方面:
相关部门当前会重点做好草地贪夜蛾、马铃薯甲虫、苹果蠹蛾、红火蚁等重大危害种植业生产外来物种阻截防控,坚持分类施策、治早治小、全力扑杀,在关键区域布设阻截带,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建立综合治理示范区;同时强化水生外来物种养殖环节监管,推进水葫芦、福寿螺、鳄雀鳝等水生外来入侵物种综合治理;加强对危害农业生态环境的紫茎泽兰、豚草等外来入侵恶性杂草的综合治理,加强生物防治和生物替代,稳妥开展集中灭除。
在森林草原湿地等区域外来入侵物种治理方面:
相关部门会结合有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抓好松材线虫、美国白蛾、互花米草、薇甘菊等重大林草外来入侵物种治理;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控攻坚行动等重点治理工程,坚持分区分级,推进精准治理;开展少花蒺藜草、黄花刺茄等危害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的恶性入侵杂草综合治理。
另外相关部门会以我国初步掌握的外来入侵物种为基础,在农田、渔业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各区域,启动外来入侵物种普查,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摸清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危害程度等情况。
根据《方案》,到2025年,外来入侵物种状况基本摸清,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基本健全,重大危害入侵物种扩散趋势和入侵风险得到有效遏制;到2035年,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体制机制更加健全,重大危害入侵物种扩散趋势得到全面遏制,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红星新闻记者林聪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