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12345丨修好当天就摔了10多人!这条超“陡”下穿隧道,苦了过街市民
“这个下穿也太陡了!居民根本无法骑自行车通行,希望能将坡度改平缓一些。”近日,有多位成都市民反映,刚刚投用的京昆高速与成都高新区紫瑞大道交汇处的下穿隧道,坡度十分陡,现场已致多人摔跤,道路安全隐患严重。
11月24日,红星新闻记者前往现场看到,该下穿隧道主要穿越中环铁路,其下穿北口处坡度较为平缓,市民可正常通行,但南口处坡度过陡,现场不时有自行车或者电动车摔倒,有的市民则选择冒险走高架绕行。
▲推车上下的市民
成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对红星新闻记者坦承,施工方案经过多方审核,但都未注意到自行车、电动车通行不便的情况。目前正在整改,整改后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坡度降至29度左右,预计12月2日完工。
现场直击:半小时就有3位市民摔倒
记者也未能幸免
11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成都市高新区G5京昆高速与中环路紫瑞大道段交汇处,高架桥下的下穿入口处,现场设置的告示牌上写着,“为满足附近市民经过下穿安全通行,现进行梯步半幅打围整改施工,施工期间行人小心通过,禁止电动车通过,施工日期为11月21日-12月2日。”
▲现场设置的施工告知牌
记者在现场看到,下穿隧道北部入口处分为楼梯、平坡两部分,平坡部分供穿行的电动车、自行车行驶,行驶至此的市民可正常骑行并不受影响,而当穿过隧道,市民想要从南口出隧道时,则并不容易。
下穿隧道南部出口同样有楼梯、平坡,此处无论是楼梯还是平坡都格外陡。“坡度太陡了,这么陡能不能推上去?”骑车至此的陈先生看了看陡坡后,从电动车上下来,一边使劲推着车,右手加电,两相用力的情况下,才将电动车推上陡坡。
记者现场目测,该通道坡度约在40度左右,不仅陡而且还很滑。记者跟在一辆电动车后步行上坡,前方电动车推至坡中部时开始打滑。之后便顺着陡坡摔了下来,顺带将跟在坡后的记者也一起铲倒在地。但这并非记者第一次看到现场市民摔倒,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记者在现场就看到陆续有3位市民摔倒。
▲下方市民摔倒
从现场的施工告示牌上可以看到,整改施工从11月21日开始。“其实它才刚刚通车,投用不到2天时间就又开始施工了。”通道口摆摊修自行车的汪树德告诉记者,原本已经建成了,但没想到当天就有10多个人摔跤了,其中有一位大爷摔得比较严重,之后大爷报了警,随后街道办、施工人员到了一大堆,第三天就又开始施工了。
汪树德本就是周边的居民,他守在通道口处修车已经10多年了。据他介绍,此前该下穿通道并不长,来往的市民穿过第一条铁路后就可骑车下通道内,不仅不用下车推行,骑着车也能正常走。此次重新改建后,下穿通道口改至平行铁路方向,不仅坡度陡,而且下隧道后正面有一堵墙,很容易刹不住车就撞到墙上。
200米路绕行需走3.5公里
不少人无奈冒险走高架
上午11时许并非上下班高峰期,但现场仍然有许多骑着电动车、自行车,甚至骑着摩托车的市民从该通道通过,为何如此多人从此过?
据成都市高新区肖家河街道新盛社区党委书记赵彦介绍,整个新北片区有居民4万余人,其中每天至少有1万多人需要通过该通道上下班、上下学,同时还有一些在产业园区上班的市民,乘坐地铁到达神仙树站后,出站骑共享单车经过下穿通道到这边来上班,再加上送快递、送外卖等送货人员,这个通道每天通行人数很多。
▲市民推车经过下穿通道
“为什么这么多人非要选择从这里过?因为没得选择。”赵彦表示,居住在这个区域的市民,骑自行车、电动车出行除了这条下穿通道外,最近的道路是绕至机场高速。记者在地图上简单对绕行线路进行了测距,绕行一圈需要多走3.5公里,而如果走下穿通道则不到200米。
下穿通道南出口处,不少市民站在现场看施工进展,当有人摔倒、有人推车上不来时,他们也会及时出手帮助。尽管看到有人帮着推车,但对于林女士来说,她还是露出了迟疑。站在现场看了一会儿,直到路口堵起时,她推着电动车调转车头,准备选择其他路。
▲下穿通道南口处看施工进展的市民
“我还是走高架桥吧,从上边骑车过去还要方便些。”记者追上去询问时,林女士无奈地说道,她实在没办法将电动车推上去。看见林女士掉头,现场一些市民也纷纷掉头准备冒险走高架桥。
记者随后致电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六分局,接线员明确说,电动车、自行车是不能上高架桥的,高架桥仅供机动车行驶。电动车上高架,不仅会影响正常行驶的机动车,同时也将自身置于危险之中。
坡度过陡系设计图纸问题
目前已开始整改
为何通道改建后,坡度会如此陡,并且会通过审核呢?
据了解,成蒲铁路下穿通道早已有之,此次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下穿通道上部铁路线由1根增加至2根后,原有的下穿通道需延长后才可满足通行,故施工方对下穿通道进行了改建。
“改建其实并不容易,这个地方涉及2条客运铁路线,1条货运铁路线,以及上部成雅高速公路,天然气、高压线管网等限制。最初我们想将通道直接延长,下穿货运线后延伸至地面,这样不仅方便周边老百姓,货运铁路线行驶也更安全,但方案并未通过。”据成昆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下穿通道延长后正好延伸至成雅高速墩柱旁,影响高架桥安全,故该方案被否定。
之后经过多方讨论,下穿通道出口改至货运铁路与客运铁路之间,同时受到高压线、天然气管网等影响,施工场地受到极大限制,这也导致了坡度过陡。
“最后方案确定为与铁路线平行建通道口,图纸出来后,审核中确实没注意到这个问题,直到19日零时开通后,现场才发现坡度不适合电动车、自行车行驶。”该负责人坦言,改建施工图纸经过了成昆铁路公司、成雅高速公司、四川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等单位审核,都未发现这个问题。
该负责人表示,出现问题后,设计人员赶到现场重新进行论证后,决定将原有的通道改为两部分,一部分保持原有阶梯供行人通行,另一部分通过垫高、增长坡面的方式,将坡度降下来。
▲改建施工现场
“改建之后的坡度大约为29度,比北口坡度还要低一些。”该负责人说,坡度降低后,坡面、楼梯等位置还将铺设防滑路面,以防车辆、行人滑倒。同时,将在出入口等位置张贴“小心碰头”、“减速慢行”等标语。
红星新闻记者闫宇恒摄影记者吕国应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