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核废水排放入海,日本“惨事便利型政治”的又一征兆

时间 • 2025-11-09 17:37:26
废水
日本
政府

为何选择在当前的时间节点强行通过核废水排放政策?背后有哪些因素在发生作用?

人民日报报道,日本政府4月13日早上召开相关阁僚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虽然日本政府一再表示排放核污水的浓度符合国际标准,但依然遭到国内外的广泛反对。

毫无疑问,这一决定不仅缺乏公共精神、违反国际道义和海洋保护等国际规范,而且将对周边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与民众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媒体报道称,这一决定是经过了日本政府近10年的谋划最终做出的决策。人们不禁要问,日本政府为何选择在当前的时间节点强行通过核废水排放政策?背后有哪些因素在发生作用?

↑这是4月13日拍摄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图源:新华社

回答上述问题前,有必要介绍一个概念——“惨事便利型政治”。它是《TheShockDoctrine》(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这本书的核心概念,主要指当遭遇大型自然灾害或突发性战争等“惨事”危机事件时,会陷入对现状茫然以及自我意识弱化状态。而对于一些政府而言,这正是利用民众遭遇“惨事”的不安心理,顺势强推各种平时难以推行的政策的重要时机。

目前,日本国内不少学者就发现,“惨事便利型政治”模式正在日本官僚体制中出现征兆。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日本疫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连续的疫情高峰以及发布的“紧急事态宣言”让日本民众时刻处于内心不安的“非常状态”。

菅义伟上台后,将“疫情防控与恢复经济”作为政策重点。尽管日本实施了诸多防控政策,但日本经济复苏前景依然存在不确定性。3月16日,已上任满半年的日本首相菅义伟在官邸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感言称,之后将努力恢复经济,让民众恢复正常生活。显而易见,日本政府下一阶段的政策重点将从“疫情防控”转向“经济复苏”。

而众所周知,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触发海啸,东京电力公司运营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灾难性辐射泄漏,4个核反应堆不同程度受损,其中3个反应堆发生堆芯熔毁。十年来,东电公司在核事故后续清理和退出等工作上,已经花费了巨额资金。受新冠疫情以及奥运会推迟等系列影响,日本经济已出现实质性衰退。因此,从成本效益来看,对于急于恢复经济的日本政府而言,将核废水排入大海或是既省钱又省时间的“好办法”。

日本政府这一决定,在国内外遭到广泛反对。4月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此发表谈话,认为日方单方面决定以排海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这种做法及其不负责任。韩国政府则表示强烈遗憾,称会为了国民安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自1956年加入联合国至今,日本一直致力于将自身打造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通过ODA(官方发展援助贷款)在环境保护、灾害防范等领域发挥作用。而今,日本政府决定“向海洋排放核废水”的做法,显然是极不负责任的国际行为,不仅违背基本的国际规范,也将对其精心维护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带来严重影响。

作者高梓菁(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