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漆爱到跟漆姓!法国艺术家首次来蓉开展 新作融入漆器工艺

时间 • 2025-11-19 12:26:28
展览
中国
作品
法国
艺术

6月11日下午4点,法国知名艺术家文森·漆在成都举办的首场个展“叙述”在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这位出生于1977年的艺术家原名文森·卡泽诺夫(VincentCazeneuve),自从十多年前来到中国并结缘漆器艺术之后,便以“漆”字作为自己的中文姓氏,表达出他对这门古老的、与自然紧密相联的工艺的热爱。

在今日开展前,红星新闻记者来到位于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二楼的展览现场,文森·漆正和工作人员调试现场将要播放的纪录短片“漆人”。在这3分多钟的视频里,你能看到他跟着漆农们进入山林,看到人们在漆树上割开V形的口子,小心地采集生漆。

展览现场

“看着漆从树皮里慢慢流出来,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受到震颤。”这句话被他写在展览现场一件作品的说明上,旁边的地面上摆着一根长满青苔的漆树树干,和一套采漆工具。文森告诉记者,镰刀用来清除漆树边的荆棘,便于割漆时行走;削成短木楔的树枝用来插在树干上作为爬树的“梯子”。

“采漆人有句话叫‘百里千刀一斤漆’,意思是得走一百里路,在树上割一千道口子,最后才能产出一斤漆。”文森说,“而一棵漆树的生命周期内只能割出10公斤左右的生漆。”

文森·漆在展览现场讲解作品创作过程

文森告诉记者,当年从法国的利维尔工艺艺术学院毕业后,他先是成立个人工作室,致力于古董家具修复,主要修复亚洲与西方漆器。“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巴黎看到过法国著名装饰艺术家GastonSuisse的漆艺作品,非常喜欢,渐渐便走上了对漆艺的研究和艺术创作之路。”

法国不出产生漆,他后来了解到大漆最好的产地之一在中国。大漆就是中国漆,产地分布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

2007年,30岁的文森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四川和重庆向漆器大师学艺。后来他选择定居重庆,在市区附近的山里建立了工作室,以大漆为原料从事艺术创作,迄今已有十多年了。他娶了一位学油画、善缝纫的中国妻子去年两人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取名“小七漆”。

这件作品中的金色部分是文森手编的竹簸箕

文森将法国的ArtDeco(装饰艺术)风格与中国传统的器物融合,逐步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和呈现方式——蛋壳碎片镶嵌、金箔覆盖、装米的麻布袋、他自己手编的竹簸箕、自己纺线织出的土布……这位艺术家的动手能力堪称一流。

这件作品下方的深色织物是文森亲手纺线织成的布料

成都的这场展览中,文森特意呈现了许多件有着彝族元素的新作品——为此他深入大凉山,拜访当地的彝族漆器非遗传承人,深入了解当地传统漆器工艺,特别是彝族漆铠甲和漆皮碗的制作工艺,并将其融入自己的新作之中。

作品《无题》,深色部分的材质来自彝族人的羊毛毡斗篷

所有这些蕴含抽象之美、造型朴拙有趣的作品,统统都被命名为“无题”,文森说,每位观众都可以自由阐释自己所看到和感受到的。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7月30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红星新闻记者|乔雪阳摄影报道

编辑|段雪莹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