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般:愿技术与未来在生命终点赐我们平静丨2023雨果奖之中国声音
北京时间2023年7月6日21时,在全世界幻迷的盼望下,第81届雨果奖入围名单正式揭晓。
这份总计17+2项的入围名单,不仅涵盖了作为传统科幻重镇的英语地区的名家名作,也包括了来自尼日利亚、韩国等其他非英语国家体系的作家、作品,充分展示了雨果奖开放、多元和丰富性。
而作为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科幻大会上颁发的雨果奖,本次提名得到了中国科幻读者的空前关注和热情参与,因此在公布的入围名单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不少熟悉的中国身影。虽然遗憾未能入围最佳长篇小说,但所涉奖项范围广、数量多,也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科幻蓬勃发展的态势。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以“2023雨果奖之中国声音”为题,对这些来自中国的入围作品、作家进行一一介绍和报道,以期勾勒出当下中国科幻创作的大致轮廓。
最痛心的,是来不及好好告别
著名导演李安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结尾处安排了这样一幕:那只和主人公在海上共同漂流了一路的老虎,在他们靠岸后,从船上跳下来,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老虎是一个象征,象征着派的生活中曾出现过几段亲密情感。这几段情感的结束,无一经历过好好的告别。因此派在获救时,嚎啕大哭起来。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剧照
每个曾不忍放手的人心里,大约都有这样的遗憾。生离死别中,当然还是永远的失去最痛。
科幻作家鲁般入围2023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的作品《白色悬崖》,似乎就是专门写来狠狠弥补这种遗憾的。
“被夕阳普照的白色悬崖,如同光洁的镜面映衬着斑驳绚烂的云层。崖边的小路上,是两个渺小的人影,他们迎着被那颗垂落的太阳烤得炙热的海风缓慢前行,而在他们身后,小屋,院子和无边无际的草甸,渐渐和东方的天际混作一团,一点一点变得模糊不清。”
他们是一对父女,在人造幻境中告别。那个父亲的真实躯体已经接近死亡,正在使用DTC(意识阻断疗法)延长其有效意识。
2022年第5期《科幻世界》杂志上的《白色悬崖》插图
濒临死亡的父亲,就是这种疗法的创始人。在小说的设定里,这位父亲此前在面对重病将死的妻子时,像现实生活中很多很多不忍放手的家属那样,把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基本无效的抢救中——“所有的药,所有的方案,没日没夜,不厌其烦”最后换来的是“那些针孔,那些溃烂的皮肤,那些到她死都没有愈合的疤”……
鲁般10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癌症去世。此后的他也曾面对过不止一位家族至亲的离世。死亡和告别,在这个刚过而立之年的作家心里,早已刻上深深的烙印。“这让我后来一直在思考,当人们面对绝症时究竟怎样才是最好的离开方式。”
印度男星伊尔凡·可汗扮演的成年派说出片中经典台词
在《白色悬崖》中,鲁般借故事里的女儿之口,说出了这样的感慨:“医院里每天都在发生的那些生离死别,之所以会充满哭喊和痛苦,是不是只是因为没有足够长的时间。如果,把那些从来简短的遗言和告别拉长,长到足够一次促膝长谈,一次散步,一次旅行……或许死亡就应该花上这样长的时间去准备,才能迎来眼前这样的平静。”
作家用细腻优美的笔触,为这对父女营造了一个最美的告别场景。“烈焰般的晚霞吞没了整片天空,那轮赤红的落日此刻就飘荡在沉静的海面上,碧蓝的海水被透染成炙热的流金,一直汇向白色悬崖的尽头。”
多佛白崖
这道白色悬崖,在现实中也有原型:位于英格兰肯特郡的多佛白崖。这道白垩悬崖沿着英伦海峡一带的多佛两侧绵延数英里,是英国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
夕阳沉入大海,纵身跃下悬崖。“如果是带着这样的心情离开,迎着这样的海风和太阳去死,那死亡实在是不足为惧。”鲁般最喜欢的日本作家之一三岛由纪夫,在其作品《奔马》中,也安排男主角平静地在海边迎来死亡。
赋予科幻以美感赋予美感以深度
面对那浩瀚无边的水面,面对地球最初生命的摇篮,或许所有人都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归属。同时,美的事物也能起到对心灵的抚慰作用。
鲁般自己对《白色悬崖》的评价也是:它很美。文字之美,意境之美,在科幻小说中并非“必需品”。脑洞大开的想象、对未来或未知的惊人描述,是多数人心目中科幻小说的最大特色。
鲁般
但美依然是令人难忘的。刘慈欣就曾推荐过一篇文笔极美的科幻短篇《雾角》,出自美国科幻名家雷·布拉德伯里之手。它讲述了一只潜藏深海百万年的史前怪兽,被人类灯塔上喇叭发出的声音吸引,以为是自己的同类而浮上海面的故事。
这篇作品的语言美如诗歌。作者将浓雾中的号角描述为“一种孤独的声音……只要有人听到它,它就会在他的灵魂里哭泣……无论谁听到它,都会知道永恒的哀伤和生命的短促。”
当雾角响起,海怪高声回应。“我”在黑暗中一眼万年,看到了它漫长而无望的等待。“你将自己埋藏于冥冥睡梦和往昔世界的海洋记忆之中;你曾有成千上万的同类,但现在你孤苦伶仃,活在一个不属于你的世界、一个你必须让自己潜藏起来的世界上……我们一直等待着其实永远都不会回家的人;我们终身执著地爱着其实并不那么爱我们的人。”
这样的文笔,这样的描述,科幻二字远不足概括它的美感。而赋予美感以深度的,则是作家对人、对人性的体察。布拉德伯里借孤独海怪的故事,表达出人性中对爱与陪伴的渴望;鲁般则通过描绘临终时的理想梦境,弥补着无数人告别至亲至爱时的深深遗憾。
在一篇分析《白色悬崖》写作手法及其探讨临终关怀所带来的启示的文章中,作者也指出了这一点:“科幻作品构想了未来可能存在的技术,看似高高飞在天空,实际风筝线的另一头牢牢捆绑在现实意义上……”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太多时候来不及好好告别,每个人的一生都充满了太多对过去的遗憾。真正让我们伤感的,是这些曾经令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与人,最终却只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一片空白,一如我们从未在对方的生命中占有过重要的地位。
鲁般说:“从生到死的路途从来难测,谁人踏上了都是无辜。临到生命终点时,愿技术与未来可以赐我们平静;如果不能,愿我们自己可以。”
红星新闻记者乔雪阳编辑李洁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