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希望更多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被请过去”
美育,是一门培养健康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教育。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长期关注全民美育,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提出了将养老院建设成“老年人文乐园”的提案,让老年人在共同的兴趣中找到归属感和乐趣,让全社会形成美育的氛围,传递出巨大的精神能量。
日前,吴为山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的采访。在谈及我国目前文化建设领域的国际化发展时,吴为山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当今的国内艺术家和作品被世界了解的相对较少,这需要打通国际交流,让更多体现真善美的作品,特别是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被请过去”,让世界了解到,中国不仅有代表深厚文化底蕴的三星堆、秦始皇兵马俑,在新时代也涌现出了很多能反映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从学校美育到全民美育建设
把养老院建设成为“老年人文乐园”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其中提到“构建完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推进的美育课程体系”,长期关注全民美育的吴为山,在近几年参加两会时总会有关于这方面的提案,涉及让书法进入中小学课堂,提升全民族文化素质等方面。
吴为山所提出的全民美育,是全面性、终身性的美育,不局限于某个时段、某些对象、某类范畴,而是要打通不同领域,一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大美育”工作体系。所以他认为,教育部提出要“构建完善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推进的美育课程体系”,将艺术与其他学科打通,非常符合美育的根本规律,学校美育是基础,从小接受美育是从根本上塑造心灵。
“美育不是空的,在历史、人文,甚至理科学科中,都能感知到美的价值,美的规律以及美的形式的存在。”此外,吴为山还认为,学校美育依赖于城市里的公共文化设施,比如博物馆、美术馆,特别是在边远地区、革命老区、各民族地区的建设需要加强。那么在短时间内,如何来缓解设施不足的问题呢?吴为山表示,通过网络课程的方式邀请美育专家就美育开课,优选出高品质、高水平的老师,降低成本的同时,见效也快。
对于全民美育的实施策略,吴为山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通过全民美育带动教育改革,进一步在学校教育中强调中华美学精神,将美育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审美能力;通过书法普及带动全民美育,书法艺术不仅饱含中国文化精神,同时对于人民群众而言,也是一种便于起步和学习的艺术形式。
此外,吴为山在今年两会上提交的一份提案中,提出把养老院建设成为“老年人文乐园”,变成美育方面的场所。吴为山表示,可以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文化基础和社会角色,为养老院老年生活配置不同的文化项目,如书画、琴棋、音乐、舞蹈等,使养老院成为一个“老年大学”,让老年人在共同的兴趣中找到归属感和乐趣。可以定期安排年轻人、中年人来养老院互动教学。一些家庭里面的老年人也可以写字、画画、唱歌、跳舞,让全社会形成美育的氛围,传递出巨大的精神能量。
希望更多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被请过去”
从事文化艺术要耐得住寂寞
谈及我国目前文化建设领域的国际化发展,吴为山曾表示,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将文化“走出去”转化为文化“被请过去”。目前我们距离“被请过去”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吴为山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今天,已经有不少的国内优秀艺术家为世界所认可,他们的作品为世界所承认所喜欢,已经“被请过去”了。只是与世界文化相比,当今的国内艺术家和作品相对被世界了解的较少,而我国对世界上当今的以及历史上的艺术家了解的较多。
“我曾经和一些西方的艺术家在国外参观博物馆,我对他们西方艺术家如数家珍,他们很惭愧,说‘对不起,你对我们西方艺术这么了解,可是我们对中国的很多艺术家还不懂得了解,还停留在孔夫子等方面’。”因此,吴为山认为要打通国际交流,让更多体现真善美的作品,特别是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被请过去”,让世界了解到,中国不仅有代表深厚文化底蕴的三星堆、秦始皇兵马俑,在新时代也涌现出了很多能反映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
吴为山指出,广大的艺术工作者扎根深厚的传统文化当中,于中华民族渊源博大的历史长河当中和新时代的现实生活当中寻找灵感,也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华儿女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当中寻找灵感,因此在创作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这些文艺作品也都激励着今天新时代的广大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成绩。
对现如今的文艺从业者而言,吴为山强调,从事文化艺术要耐得住寂寞,首先作为艺术家,其个人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要让世界喜欢上你的作品,就必须要有让人敬佩和信服的真功夫。第二是要有高境界,能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高度,来看待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要有新观点,立足于中国大地,面向世界,要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进行对话,“这样的话,我们创作者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才有时代性,也具有精神冲击力和感召力。”
红星新闻记者罗丹妮
编辑郭宇责编冯玲玲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