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减灾委秘书长郑国光:推动共建防灾减灾救灾的地球生命共同体

时间 • 2025-11-04 05:09:21
灾害
防灾
减灾
自然灾害

10月19日,国家减灾委秘书长、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郑国光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风险社会的应急管理”分论坛上表示,当今社会是充满挑战的一个社会,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及其导致的衍生灾害明显增强趋多,给人民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要推动共建防灾、减灾、救灾的地球生命共同体。

▲郑国光

郑国光表示,重大灾害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威胁。据联合国最新报告,本世纪前20年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的人口超过40亿,造成123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接近3万亿美元。今年美国、加拿大遭遇了有历史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欧洲中西部遭遇了毁灭性的暴雨灾害,中国河南郑州也遭遇了特大暴雨灾害,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以说防灾减灾救灾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郑国光介绍,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是基本的国情。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一部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

“防灾减灾救灾历来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郑国光表示,中国政府把防灾减灾救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提升中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9项重点工程,特别强调以防为主,防抗结合,强化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同时也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此外,中国政府开展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并推动自然灾害防治领域的国际合作,开辟了中国特色防灾减灾救灾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郑国光介绍,2013年-2020年8年间中国每年平均因灾死亡人数比2000年-2013年13年间减少了80.4%。

郑国光还表示,中国政府最近发出了共建防灾减灾地球生命共同体倡议,认真贯彻落实联合国减轻灾害风险框架,加强和国际组织及各个国家的合作。此外,中国政府还将举办“一带一路”的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部长级论坛,目的是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防灾减灾领域和应急管理领域的国际合作。

郑国光指出,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特别需要国际的合作,共同推进全球自然灾害防治,保护好人民生命安全,谋划好人类安全的美好未来。

红星新闻记者张炎良摄影记者王红强湖南长沙报道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