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答红星新闻:东北振兴仍处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关键时期

时间 • 2025-11-04 10:48:39
发展
沿海经济
辽宁
东北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下称《发展规划》),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进入新阶段。

新出台的《发展规划》将为东北经济振兴带来哪些新机遇?当地又面临着哪些挑战?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回应了红星新闻记者提出的上述的问题。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我国东北主要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东北亚地区极具潜力的国际航运中心,也是支撑着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区域。”孟玮说。

公开资料显示,辽宁沿海经济带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6市,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38%;2020年,常住人口1849.6万人,占全省43%;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优良,是东北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支撑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区域。

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辽宁省政府新闻办11月1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发改委副主任王卓明介绍称,2009年,国务院批复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规划期到202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十多年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产业转型升级、体制创新、开放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积极成效,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数据来看,2020年,辽宁沿海6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全省比重为48.9%;实现进出口总额705.3亿美元,占全省比重为74.7%;沿海6个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8.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311万标箱,分别占全国5.6%、5.0%。

为加快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的《发展规划》走上历史舞台。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新的《发展规划》中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

到2025年,辽宁沿海经济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海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初步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6%,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超过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Ⅰ类、Ⅱ类)比例保持稳定不低于90%。

另一大目标,即到203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成果,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大进展,新动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基本构建,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重点面向东北亚的高水平开放新前沿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可以说,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促进辽宁振兴发展、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高水平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关键举措,其意义可以概括为3个‘有利于’。”孟玮在发布会上如是说。

一个“有利于”,在孟玮看来,是推动了沿海6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培育和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源。

第二个“有利于”,系引领带动辽宁和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提升维护“五大安全”能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

第三个“有利于”,即加强与东北腹地良性互动,带动东北地区转身向海,更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打造我国面向东北亚全面开放新前沿,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孟玮提出,目前,东北振兴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与我国其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具有一定差距。

为此,孟玮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辽宁落实好《发展规划》有关任务,做好“三篇大文章”,也即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全面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以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红星新闻记者杨雨奇王田北京报道

编辑谭王雨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